那天無意間看到踏輕鍋物的介紹,特別是這道蝦黃厚薑母鴨,光是名字就讓我瞬間動心。薑母鴨本來就是冬天的經典鍋物,但加上蝦黃這個「點睛之筆」,光用想像的就能感受到湯頭的濃郁層次。
回家後,我立刻跟老公分享相關照片,眼神透出期待的目光,以及我想要吃這個的語氣,我老公聽完,沒等我說完就笑著點頭,說:「買都買,趕快入手一包回來試試!」於是,我們決定這週末就在家裡煮上一鍋蝦黃厚薑母鴨,好好犒賞自己,也順便享受一下那種餐廳級的美味暖湯。
說真的一打開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調理包,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份量」給震撼到了!這薑母鴨的尺寸完全不手軟,鴨肉塊頭飽滿又扎實,讓人不禁感嘆這實在是太有誠意了!光是看著這一大包滿滿的食材,就彷彿能感受到濃厚的湯底與鮮嫩的肉質即將在鍋中綻放出完美的風味。更讓我驚喜的是,裡頭不只有厚實的鴨肉,還能看到微微蝦黃的點綴,這樣的組合根本就是對「進補」和「美味」的雙重感受啊!
這邊要來講一下蝦黃厚薑母鴨的細心之處,除了它的美味與便利吸引我之外,最讓我安心的就是他們特別用心的食材選擇——這鍋裡絕對 沒有鴨頭、鴨脖子、鴨屁股 這三個部位,吃起來更健康、更放心。
首先是鴨頭,雖然有些人覺得鴨頭的肉質特別,但實際上它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讓血脂飆升,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擔。而且某些鴨頭還可能因環境因素累積重金屬殘留,這點總讓我有些顧慮。所以,踏輕選擇直接不加入鴨頭,讓人吃得更無負擔,也避免了這些健康疑慮。
再來是鴨脖子,它是淋巴和毒素容易累積的部位,儘管烹煮可以減少風險,但想到代謝廢物可能殘留,還是讓我有點擔心。而市場上有些鴨脖子產品經過過度加工,添加了大量鹽分和香料,吃多了對腎臟和心血管也不好。所以這次看到踏輕的薑母鴨完全避開了這個部位,真的讓我吃得更安心。
最後是鴨屁股,它雖然脂香四溢,但其實是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之一,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和血脂異常,甚至增加脂肪肝風險。而尾脂腺本身還可能殘留油脂分泌的代謝廢物,光是想到這些,我就會打消念頭。踏輕直接將這部分剔除,讓湯頭和肉質的品質更純粹,吃起來一點都不油膩。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 真正做到了把「美味」與「健康」結合在一起,選用優質鴨肉部位,讓人不必擔心吃進多餘的脂肪或潛在的健康風險。
說了這麼多,就要看我老公下廚的英姿啦
說真的,鍋子已經是我們家最大的,還是裝不下,實在誇張的大,但….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以及不安感…
老大,你要退冰後再煮啊,一整隻結凍去煮,要煮到明年嗎…..
我先生也太天兵了,以為這樣煮就可以了,結果我看了後面的說明,踏輕特別強調,退冰後,再將整隻鴨分解,再放到鍋子裡煮,看他手忙腳亂的樣子
實在很無言啊,結果我們把整隻鴨重新拿起來,放到砧板上,用菜刀慢慢剁,光是搞這隻鴨,就搞了40分鐘,重點是還沒下鍋喔…
所以使用說明真的要看仔細啊,不然會花很多前置作業時間啊…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整隻鴨放進去了,這時候,薑母鴨的味道才真正的散發出來,實在太香了,當蝦黃厚薑母鴨在鍋中緩緩滾開時,香味瞬間四溢,讓整個空間都彷彿被一層暖意包裹。
薑母的辛香最先竄入鼻尖,那股溫暖又帶著微微辣感的薑香,細膩而不嗆,彷彿冬天裡的一把火,讓人瞬間感到全身舒暢。緊接著,蝦黃的鮮甜香氣悄悄滲透出來,帶著一絲大海的清新與濃郁的海鮮風味,與薑母香交織在一起,完美平衡了整體的香氣層次。
湯頭翻滾間,鴨肉的獨特肉香也逐漸融入其中,帶出一種濃郁卻不膩口的溫潤香氣。這種香味不像一般火鍋那麼厚重,而是多了一分自然的清甜與深邃的層次,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感受這撲鼻而來的幸福感。光是聞著,就能想像那一口湯頭滑入口中時,薑的辛、蝦黃的鮮、鴨肉的甘,三者在舌尖綻放的美妙滋味。
有了蝦黃厚薑母鴨這鍋主角,當然少不了一些完美搭配的配料,讓整體風味更上一層樓!我跟先生精心準備了這些必備的食材,讓每一口都更加豐富有層次。
高麗菜
高麗菜是鍋物的靈魂之一!放入滾燙的湯頭裡,吸飽了薑母鴨的湯汁後,入口帶著清甜的口感,完美中和了薑母與蝦黃的濃郁,吃起來爽口又解膩,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茼蒿
茼蒿特有的香氣和柔軟的口感,放進鍋裡煮一下,就能吸附湯底的精華。它的草本香氣與薑母鴨的辛香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讓這鍋湯更加清新、不膩口。
魚餃
魚餃煮進湯裡後,外皮軟Q滑嫩,內餡魚漿吸滿了濃郁的薑母湯汁,每一口都帶著海鮮的鮮甜與湯底的層次感,成為這鍋裡的小驚喜。
燕餃
燕餃則是鍋物裡不可缺少的經典配角!咬開後,肉餡的鮮香與湯頭結合,滿口都是濃郁的幸福感。外皮吸湯的口感特別討喜,讓整體味道更有層次。
玉米筍
最後,玉米筍是這鍋裡的點睛之筆,帶著清甜與脆口的口感,不僅增加了湯底的甘甜風味,也讓整鍋料理更清爽、均衡。
這些配料和蝦黃厚薑母鴨堪稱絕配,每一種都吸飽了湯頭的精華,讓人吃起來既滿足又驚艷。大自然的鮮甜、海鮮的濃郁和薑母的辛香在這鍋中融合得剛剛好,讓這一餐充滿了豐富的味覺層次與幸福感!
吃火鍋啊,最重要的就是那份開開心心的幸福氛圍。想像一下,寒冷的夜晚,一鍋熱騰騰的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在餐桌上冒著香氣,夾著自己喜歡的魚餃和玉米筍;另一邊,吃著煮好的高麗菜,配合湯底的辛香與鮮甜,在家裡緩緩飄散,然後坐在沙發追劇,簡直太完美啦。
踏輕鍋物,就是為了這樣的幸福時刻而存在。簡單調理、不費時間,卻能讓小家庭的餐桌瞬間升級為一場高級的美味饗宴。每一口都能品嚐到薑母的辛香、蝦黃的鮮甜,以及滿滿的愛與溫馨。
無論是平日的小確幸,還是週末的歡聚時光,踏輕鍋物都能輕鬆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讓我們圍在餐桌前,享受那一鍋熱氣蒸騰的幸福滋味吧!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愛與美味在你的小家庭中溫暖流動吧!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料理分享寒冷的天氣,最能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於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一鍋熱騰騰的火鍋。這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份家的溫度。而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就是為這樣的小家庭幸福時光而生,讓你在家輕輕鬆鬆,也能煮出餐廳級的美味料理,讓每個人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的調理包,從開封的那一刻起,就讓人充滿期待。份量十足的鴨肉厚實飽滿,光看著就覺得滿足。湯底中融入了細膩的薑香,微微的辛辣暖胃又暖心;而特別加入的蝦黃,將鮮美的海味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湯頭更顯層次,喝一口便能感受到濃郁的精華在味蕾間綻放。這樣的滋味,不只是一道料理,更是寒冬裡帶給全家人滿滿幸福感的「暖心良方」。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影片分享
對於忙碌的小家庭來說,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更是完美的選擇。不需費時準備繁瑣的食材,也不用擔心料理技巧,只要將調理包放入鍋中加熱,讓湯底慢慢滾開,整間屋子立刻飄滿誘人的香氣。接著準備一些簡單的配料:高麗菜的清甜、茼蒿的草本香氣、魚餃和燕餃的軟Q鮮美,再加上玉米筍的脆口清甜,每一種都能完美吸附湯頭的精華,讓這一鍋滋味更豐富、更滿足。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肉質多汁評價
當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熱氣騰騰的鍋物一口接著一口,孩子開心地夾著魚餃,邊笑邊說「好好吃!」;伴侶輕輕地將煮好的高麗菜夾到你的碗裡,說著:「你最喜歡這個,快多吃一點!」這樣的畫面,簡單卻充滿溫馨,讓整個家的氛圍都被幸福填滿。踏輕蝦黃厚薑母鴨,不只是單純的火鍋料理,而是讓家人凝聚在一起的美味橋樑。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食材分享
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每一頓飯都能成為全家人的幸福時光。無論是週末的小確幸,還是平日裡的慰勞,只要有這鍋美味上桌,寒冷的天氣也能變得溫暖而有滋味。在家輕鬆品嚐高品質的鍋物,既省時又美味,讓你的家人感受到來自你滿滿的愛與用心。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鍋物首選
這個冬天,別讓忙碌打亂你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時光。讓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陪伴你的每一頓餐桌時光,讓家的味道變得更豐盛、更溫暖!現在就為小家庭準備這一鍋,開啟你們的幸福饗宴吧!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鍋物團購
從淤泥之中 沖破水的圍困 從春天出發的荷 終于舉著一面面彩旗 翩躚于綠色的波痕之上 素妝淡抹 呼之欲出 碧水漱洗著藍天白云 掩映著農家的青磚黛瓦 藕花深處 野鴨的唇邊 啄一縷清晰的早霞 在水的倒影中出神入化 蕩漾在荷池上 隨風氤氳 輕輕撩起翩翩裙裾 反襯一根傲骨 綻開 閉合 亭亭 悠悠 亮麗著一片純凈的光澤 嫵媚成心底那一束浪漫 我欲乘一葉扁舟 撐一柄荷傘 載滿水鄉風情 穿越清凌凌的水域 追溯家鄉古鎮的千年 歷史與燦爛的文化 我無法描繪 你在唐詩宋詞中婉約的身姿 也走不出這如詩如畫的夢境 你款款的身影誘惑著我 忘情地啜飲 江南的詩意 和流韻…… >>>更多美文:抒情散文詩
小時候愛養蠶,一見桑枝綻出綠芽,回家趕緊用棉花包蠶籽,貼在胸口孵,睡覺也不離身。剛孵出的蠶寶寶又黑又小,螞蟻似的,故又稱“蟻蠶”。螞蟻給人以張牙舞爪的感覺,蠶則是溫良的,只知趴在桑葉上默默地吃。蠶長大變白后,模樣更可愛。蠶的歷史悠久,軒轅黃帝之妻嫘祖,據說是養蠶織絲第一人,她“養天蟲以吐經綸,始衣裳而福萬民”。自此,蠶桑成為男耕女織社會的美麗風俗。 古代養蠶人很辛苦,“吳蠶孕金蛾,吳娘中夜起。明朝南陌頭,采桑鬢不理。”(元·楊維楨《采桑詞》)為忙著采桑,女人連簡單的梳妝都顧不上。一到養蠶季,“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三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筐,頭發不梳一月忙……”(明·高啟的《養蠶詞》)繁忙的蠶事活動,歷歷如在眼前。 養蠶自然離不得桑。除為養蠶、造紙外,桑樹還結有桑葚,三五個一簇,躲在枝葉間,與孩子們捉迷藏。桑葚青而紅的酸,顏色發紫、發黑就成熟了,熟透的桑葚甜,勝似棗,我們小時候就親切地把它叫作桑棗,至今想起桑棗的甜美,依然回味無窮。 養蠶于我自然是好玩。我常守在蠶盒旁看它們吃桑葉,我發現蠶吃桑葉很有規律,它們總是沿著葉子的邊緣一圈一圈地吃,吃相也雅,不爭不搶,忙而不亂。蠶盒里如果有很多蠶,環境安靜,可以聽見它們嚙咬桑葉的聲音,嘈嘈切切,下小雨似的。蠶的食量大得驚人,它們幾乎一天到晚都不停嘴,桑葉像鋪棉絮似的蓋上厚厚一層,轉眼間便吃得只剩下些筋脈葉梗。我那時候常為桑葉發愁,附近的桑樹采光了,到遠處去,遠處的沒有了,省下早點錢買,看到蠶寶寶們吃得香,比我吃飽還高興。 蠶不吃桑葉昂起頭尋找什么時,意味著它要“上山”了,蠶農會扎些草把子,供其爬上去結繭。我的蠶養在紙盒里,一夜之間,盒子的四角、邊沿,白的黃的,蠶花累累。蠶“上山”后,以驚人的勇力“作繭自縛”,完成生命形態的嬗變。蠶只有極少數為留蠶種得以羽化,而“魂歸天宇”,絕大部分都不得“終天年”。蠶活一生,吐出大約1.5公里長的絲,這是它生命恒久的價值。 蠶桑是農耕社會的風俗畫,是一首傳承千古的田園詩,歷來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如今,絲綢業式微,桑林已不多見,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江南還是桑樹遍野,與稻麥平分天下呢。雖然如此,不掩其昔日的輝煌,那條曾經響著駝鈴、穿越漫漫黃沙的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比喻作為一種古老的修辭手段,總是將人們的思想感情形象而委婉地表達出來,增加文采,以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錢鐘書先生在其長篇小說《圍城》當中使這一修辭手段煥發出新的光彩。可以說,比喻在《圍城》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借鑒的。 機智幽默的語言在錢鐘書《圍城》中隨處可見,例如描述唐小姐出場的時候,寫道:“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作者將唐小姐的臉蛋形容成水果,既生動又可笑,卻又讓人找不出什么毛病。可見,錢鐘書先生運用語言恰如其分。例如,描寫鮑小姐的時候寫到“她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巾肉短褲,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紅的指甲。在熱帶熱天,也話這是最合理的妝束,船上有一兩個外國女人就這樣打扮。可是蘇小姐沉得鮑小姐赤身露體,傷害及中國國體。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背著鮑小姐說笑個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作者用“熟食鋪子”和“局部的真理”來形容鮑小姐的開放,經典語言的運用在一般的文章寫作中,經典語言一般是比較嚴肅的,但是錢鐘書先生卻一改常態,將經典語言含有強烈的反諷意味。例如在描寫韓學愈的一段文字寫道:“現代人有兩個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無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準比不上丑女人那樣有思想,有品節;第二:男子無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啞巴是天下最誠樸的人。也許上夠了演講和宣傳的當,現代人矯枉過正,以為只有不說話的人開口準說真話,害得新官上任,訓話時個個都說:”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個手勢了事。 精美絕倫的比喻將抽象的思維和感覺運用具體事物來比喻。”圍城“是一個樊籠,是人和社會都逃離不了的困境,墻內的人想出來,墻外的人想進去。作者引述了英國古語作比,”結婚象金漆的鳥籠,籠外的想飛進去,籠內的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了終結“。運用這句這句古語把抽象的、哲學的人生問題說得具體可感,深入淺出的道出了”圍城“的內涵和本質。新穎離奇性。錢鐘書先生知識淵博,善于突破常規的思維模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凡喻必以非類“、”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遠,則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穎“、”不即不離“這些都是錢鐘書先生比喻理論的綱要。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踏雪到鄉下采風,看到一群群鵝或鴨子在雪中小河里游弋,那悠然自得的模樣,忽然間想起小時候見到的一幕,鸕鶿在雪水中捕魚的場景。那鮮活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 那是在幼時,我約六七歲。那年的雪下得比任何時候都大,冰凍很長一段時間,屋檐下、枝頭上掛滿冰凌,農田里和池塘里的冰很厚,孩子們可以在上面拖板凳當雪橇,盡情地滑雪、玩耍、嬉鬧。 我跟著大人進城,到了資江河畔的白公渡口。那平時靜靜的渡口,此時沸騰起來了。因為室外氣溫很低,水中的氣溫高一些,那水象被煮沸了一樣,一層像蒸汽像霧靄的東西,在水面蒸騰著,繚繞著。過渡的人多,渡口有幾艘渡船在擺渡,許多人在等船。渡口不遠處,有兩只漁船在忙碌著,那是放鸕鶿的漁船。許多鸕鶿在水中捕魚,那情景可熱鬧了。 鸕鶿在我們那里也叫水老鴉、魚鷹,是一種馴養的捕魚動物,黑色,有點像洋鴨子,但脖子和嘴比洋鴨子長得多。鸕鶿善于潛水,是捕魚能手,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 鄉下人說,落雪不算冷,融雪最寒冷。那下雪或雪后,魚兒容易集中在一起。這時,正是放鸕鶿捕魚的最好時機。只見水面上,兩只漁船不停的搖動著,鸕鶿們一會兒鉆進水里,一會兒叼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冒出水面,游向漁船,像向主人表功一樣搖動著脖子,發出呼喚。船家一看見,趕緊把船搖向那鸕鶿,把魚兒從鸕鶿嘴里取出來,再把鸕鶿放進河里,讓它們繼續潛水捕魚。這樣,有時這只鸕鶿嘴里的魚還沒有摘下,那只鸕鶿又叼著魚兒出來了,船家手忙腳亂,來回招呼,真是不亦樂乎。岸邊擁上好些圍觀的人群,尤其是孩子們,不時發出陣陣歡呼聲。 據大人們說,這捕魚的鸕鶿每個脖子上都戴有一個脖套。因為鸕鶿很能吃魚,一般斤把重的魚,一口便吞下去了。而它們一旦吃飽了,便不再捕魚。所以人們把它們戴上脖套,讓它們叼上魚后,吃不下去,只能找船家把魚取下來,如此循環往復,不停的捕魚。當然,等到捕魚結束后,主人會摘下鸕鶿的脖套,把準備好的小魚賞給它們吃。 這鸕鶿雖然很能捕魚,但馴養是很難的,尤其是小時候,全靠人們捕捉小魚細心喂養它們,是花費一定的心血才馴養成的,所以長大后靠它們捕魚,也是理所當然的。 后來讀夏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里面描繪資本家剝削工人,就像給工人戴脖套一樣,寫的就是這個。這比喻確實形象生動,一時間我覺得養鸕鶿捕魚,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 以后便很少見到那鸕鶿捕魚的場面,大概是因為環境惡化,魚少了的緣故。有一次到故鄉的宛家岔采風,看到河畔的古樹底下,有一群鸕鶿在歇息著,竟感到很驚奇,忙用相機拍下了一些。 然而,那鸕鶿雪中捕魚的場面,因為比較新奇少見,所以至今難以忘懷。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ER188TWEWQ155W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料理分享 》冬日家庭聚會,讓每一餐都帶來滿滿暖意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火鍋分享 》適合冬天的聚餐美味,讓小家庭餐桌更豐盛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野炊火鍋 》冬日家庭聚餐,不費力的料理也能驚艷家人